民国时期绍兴中医界医事述略

信息来源: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22-01-18 : 访问次数: 6748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民国时期绍兴中医界医事述略

沈钦荣

 

民国时期绍兴中医界的医事活动,主要体现在结社办报、施医施药等方面,在全国中医界颇有影响,现简述如下。

绍郡医药学研究社

绍郡医药学研究社,成立于1908年3月15日,社长何廉臣,社址在豫仓。发起人为何廉臣、裘吉生、舒钦哉、赵逸仙、姚定生等。该社遵照当时颁发的大学堂章程第四节第四条“医科分医学药学二门”的规定,定名为“医药学研究社”。该社“专门研究中西及日本医药科学,以交换知识,输入新理,为阐发吾国固有之医药学为宗旨”。取孔子会友辅仁之义,以交换知识为主脑,以保卫健康为目的,每月朔望举行讲学。

该社在1908年3月15日的成立大会上,按得票的多少,选举何廉臣为社长,裘吉生、包越胡为副社长,舒钦哉、谢佩铭、赵逸仙、李锦帆、胡东皋(兼编辑)、胡瀛峤、杨质安、任汉佩(兼编辑)、姚小渔、高光瑞、汪竹安、施莘耘、胡幼堂、陈心田为评议员,第一批社员63人。该社医药总董事为翁又鲁,赞助员徐友丞、王子余、张若霞、何寿萱、丁仲祜、余伯华等。该社在编辑《绍兴医药学报》,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至1915年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成立,其全部工作则由分会代替。

 

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

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成立于1915年3月9日,会所设在绍兴城内诸善弄口钮宅内,胡瀛峤为首任会长。该分会结合全国医药界“阐发神农圣学,保存天产利权”的宗旨,其事业为:一、续办《绍兴医药学报》;二、研究保存国粹及推销中药方法;三、筹办医院;四、筹办各科医学传习所;五、征求医药界通才,考订古今医籍。经选举,胡瀛峤为首任会长(会长须医药两界共同推举),裘吉生为医界副会长,宋尔康为药界副会长,何廉臣为评议长。分会一年后更选,裘吉生为会长、胡瀛峤为医界副会长,宋尔康为药界副会长,何廉臣连任评议长。第三次大会更选时,裘吉生连任会长,胡瀛峤连任医界副会长,张若霞为药界副会长,何廉臣仍为评议长。何廉臣、裘吉生、胡瀛峤还被推举为总会埠外评议员。

分会在编辑学报、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外,还承担着代行卫生行政之职。如医生的登记、考试,药物功效的审定,医患纠纷的分析以及代行防治疫症之职。

 

《绍兴医药学报》

《绍兴医药学报》创刊于1908年6月,先由绍郡医药学研究社主办。其办报方针,何廉臣在《略例》中指出:“奏定医科大学章程,于中西医学,必令兼习,未尝偏废,故本报对于吾国医药学界,有进取新学、表彰旧籍之责任。凡关于医药之一切事项,或从家传,或由心得,或事编撰,或假译述,惟专为国内医病家浏览起见,凡所论列,力谋浅显,俾切实用而易领悟。”该报内容分:一、论文。包括医学通论、全体总论、病理总论、药治通论、古今名医方论。二、学说。其中医学部包括临床及诊断学、看护学、卫生学;药学部包括生药学、医药化学。三、医案。四、小说。五、杂录。包括越医汇讲、社友心得录、社员题名录、通俗简便疗法、单方草药、医谚存真。六、通信。七、专件。八、近闻。分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续办《绍兴医药学报》。据曹炳章《本报继续出版周年纪念辞》记述,《学报》始办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六月(1908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复出第17期,后因编辑同仁公私冗忙,遂即又停。至同年5月,续出18期;乃改朔望两期,每期一大张,计12页,至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朔,计出44期。本报因困于经济,遂即中止。至分会成立不久,于民国4年(1915年)7月1日始又复刊,续出第45期。《学报》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编辑宗旨,在编排形式上有所改进。其宗旨为“扩张会务,研究医药学术,期医药事业渐臻完善”。编排上分:一、论文。二、学说。三、短评。四、问答。五、医案。六、杂著。七、医药界近闻。八、专件。九、古籍选刊。十、纪事。该报内容丰富,深受全国医药界同道的欢迎。第45-80期,裘吉生主编,各省社友撰著甚多,改订6开大版洋装本。第81-104期,每期一册,主编与撰述者同上。第105-141期,主编与撰稿者同上,惟改用中装,中多先贤之专载,皆首尾完全。增刊计四种:1、月报大增刊7册。本刊皆衔接第45-105期月刊中之专书,并附有目录。2、百期纪念增刊一册。3、绍兴医报月刊剩稿一册。4、星期增刊158期。

1924年1月,裘吉生迁杭,学报由何廉臣、杜同甲邀集同仁集股续办,杜同甲任总编辑,何廉臣任副总编辑,并改名为《绍兴医药月报》(图2-30)。1927年,月报出满36期,何氏因年老不克担任编辑职务,提出辞职。中西医协会公推何幼廉、陈仪臣、曹炳章、裘士东四人为编辑,每人担任三期。

裘吉生在主持《学报》编务期间,医药学报社组织了“流通医药书籍有限公司”,出版罕见孤本及名家专刊之精稿70余种,扩大了绍兴医家在全国学术界的影响。

《学报》还聘请章太炎、时逸人、恽铁樵、张汝伟、周小农、傅懒园等为名誉编辑员。在奉天省城章福记书庄,直隶沧县春和堂药店、福州南台同仁药公司、申江会文书局、潮州协丰绍兴店、天津娄公馆、杭州贵翰香君、湖州李浩生君、宁波碧鸥书室等曾设立过《学报》的特约经理处。

曹炳章在“本报继续出版周年纪念辞”中说:“回忆自去年出版至今未及一年,而本外埠之销数已达千份之上,全中国二十二行省,已无处无本报踪迹,且檀香山、槟榔屿、台湾各岛华侨同胞、汇银订购者,亦纷纷不绝。”《学报》发行遍及海内外,成为外界了解绍兴、绍兴了解外界的重要窗口,在当时的中医界产生过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学报》在民国十七年四月第4卷第6期上发表了余云岫撰写的《中国医学结核病观念变迁史》一文,并在按语中说:“余君为攻击中医最烈者,而此篇足资整理中医之助,病家之益,故发表之。本刊不以人废言也”。其崇尚学术,不因人废言的风气,更为同道所瞩目。

1935年,绍兴人郭若定创办的《明日医药》杂志,在北平创刊。

 

绍兴县国医公会

绍兴县国医公会,成立于1931年9月30日,曹炳章任主席(图2-32)。该会事务所设在下大路药业会馆,办事通讯处为大街和济药局。该会以“改进医学,交换知识,讲求卫生,保障人民生命”为宗旨。第一次会议选出常委5人: 曹炳章,主席兼总务主任;何幼廉,兼编辑主任;钱少堂,兼调查主任;徐仙槎、王行恕,兼研究主任。后改为绍兴县中医师公会,凌春生任理事长。

 

和济药局

和济药局,由曹炳章、何廉臣在越中慈善家支持下,于1913年创设,地址在绍兴县西桥脚南首台门,蔡镜清任总董,曹炳章任总理,由曹炳章主持日常事务。其目的为保存国粹,挽回利权,整顿中药,阐发效用。该药局刊行《医学卫生报》,共出10期,并以身作则,考正传讹药品,改革不良炮炙,订正丸散方书。如对山药、元胡、郁金三药之炮炙,针对当时药商徒重形式不求质量的弊病,经共同议论、曹炳章撰稿改三药浸湿受潮切片法为原粒(支)打碎用,既提高疗效,又能省工减耗,实为医、药、病三家齐得利。

和济药局常备要药有:

消暑七液丹/万应午时茶/急救雷公散/急痧真宝丹

喉症保命药库/叶氏神犀丹/开闭炼雄丹/万应保赤散

立消痱子粉/查曲平胃散/霍乱定中酒/疟疾五神丹

沉香百消曲/太乙紫金丹/立效止痛丸/金箔镇心丹

渗湿四苓丹/痧气开关散/回阳救急丹/痢疾万应散

樟脑精酒/飞龙夺命丹/厥症返魂丹/肝胃气痛丸

 

施医机构

绍兴解放前施医施药机构较多,以同善施医局、凌霄社施医局规模较大,时间亦较长。同善施医局创办于1920年5月,发起人张琴荪(任董事长),地址在绍兴城内开元寺(现市人民医院旧址)。该局聘请城乡名医轮流坐诊,施医施药。董事长张琴荪曾出资刊印《绍兴县同善局医方汇选》一书,书中收载了在该局坐诊的医生医案300余则。曾在该局坐诊的医生有:何廉臣、胡宝书、裘吉生、曹炳章、凌春生、傅伯扬等数十人。凌霄社施医局的施医施药均开始于1927年夏季,地址在绍兴府山北部脚下(现绍兴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