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自我调养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8-08-27 : 访问次数: 2863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记者 潘秀玮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残率和病死率仍很高,目前全世界约有2200万心力衰竭患者,其患病率在不断增加。极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经过规范化治疗,可减少不稳定状况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不过,绍兴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俞梅表示,中医认为对慢性病的治疗往往应“三分治,七分养”。心衰病人除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外,还应加强日常生活调养。

  少食肥甘厚腻之物

  俞梅表示,心衰患者饮食上应强调低盐饮食,少食肥甘厚腻之物。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做到一日三餐或四餐,平衡饮食。控制饮食中钠摄入量≤2~39/d。注意食品标签说明,了解常用食物的成分和钠含量。必要时可以咨询营养师。

  俞梅强调辨证饮食,如果是阳虚水泛型的心衰患者,饮食应以易消化、温阳利水的食物为原则。如海参、鸡肉、牛奶、黑鱼、小豆、薏米、大枣、冬瓜、玉米须等以温阳利水消肿,扶正祛邪。宜少量多餐,温热食用。

  如果是气虚血瘀型的心衰患者,心主血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治宜益气活血利水。饮食宜用益气活血化瘀之物,清淡少油,少量多餐切忌过饱。可食用山药、红枣、银耳、百合、莲子、鱼类、瘦肉。

  再如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多因心病久延耗伤心之气血阴阳,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脉。饮食以清淡、低盐为主。宜进益气健脾养阴,活血通脉之品,如人参、麦冬、百合、山楂等。药膳粥如黄芪粥、生脉粥、莲子粥等。每日l剂,分2次于早晚温热食用。

  生活中重养阳气

  俞梅表示,中医认为心衰多为虚证,部分本虚标实,“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活中要重养正气。患者生活宜起居规律,作息定时,保证充足的睡眠,顺应四时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风寒外感内侵,避免心衰诱发因素。居住环境以温和的暖色调为宜,不宜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中生活,平时要注意腰部、背部、下肢的保暖。

  酉时为肾气最阴时,晚上八点至九点可浴足治疗按摩涌泉穴10~15分钟,以助肾阳升发。心衰患者宜静养心气,避免突然之噪音,以免加重心衰。饭后午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10~30分钟。人在上午的气血运化都属阳性,到午时开始生阴,是养心的最佳时间,且有助于推动血液运行,间接起到养神、养气、养筋的作用。

  情志调养  运动康复助养心

  俞梅表示,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主人体的精神活动,故情之伤人以伤心者居多。心力衰竭患者因病情缠绵难愈,日常生活与活动均受到影响,易引起焦虑心理,故要保持心情愉悦,使肝气调达,血脉精气运行通畅,促进早日康复。

  中医还认为,劳伤过度均可致心气亏损,致“劳伤心脾”“劳则气耗”。因此心力衰竭病人要注意休息,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心力衰竭恢复期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适度地做内养功,打太极拳、八段锦等对帮助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另外可开展中医保健法,积极借鉴中医药的传统疗法,如浴足、按摩穴位心俞、肾俞等可达心肾相交之功用。心衰病人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服药的同时,要注意配合医生观察血压、心率、尿量、体重、血电解质、肾功能和心电图等的变化,定期心内门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