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致敬“医师节”│走近医者⑤:中医医生——中医虽“老”,传承更“新”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8-08-13 : 访问次数: 6354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今天的“走近医者”板块,我们走进了绍兴市中医院,去了解那里的中医医师们是如何将中医学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和智慧加以传承发扬,来造福更多的受到疾病困扰的人们。


绍兴市中医院针灸科

    “老”传统,百姓信赖


    上午10点,绍兴市中医院针灸科内已经挤满了人。

患者 潘有根


      我关节炎三年了,在这里做针灸二三十次了。现在手上的肿已经有点消下去了,手也能举起来了。

患者 杨佳慧


      我的腿是神经损伤,所以来针灸试试看。我想中医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应该是有帮助的。


绍兴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俞竹青


      这段时间,每天上午就诊的病人一般都有五十多个。有些病人每年三伏天基本上都会过来,三伏灸常规每年要做,直接跑到我们科室来;有些针灸是(感觉)痛了就过来了,我们有一个肩袖积液的病人,那个病人很相信针灸,打了五十次以后就好了,好了以后他到处去说,我肩袖积液(针灸)做好了。工作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有效果,病人信任,每天忙也值了。


      除了针灸、推拿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科室外,在儿科诊室,记者同样看到了人头攒动的景象。市区的陈大姐抱着三岁大的小孙女甜甜来找儿科主任徐菁,孩子积食有一段时间了,家里大人急得不行,陈大姐想来想去,还是找到了中医。

患儿家属 陈玲丽


这边的中医是传代的,有点好的。我们相信中医,长期来看中医的。


绍兴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徐菁


      我们绍兴市有很多儿科科室,我们中医院的特色就是中医治疗,像普通的发烧、咳嗽、呼吸道感染,有的是消化系统疾病,比如胃口不好,其他方面的杂病都可以用中医治疗。我很欣慰现在年轻的家长已经慢慢地接受了中医这一块。

                                                                                          △医生正在给患者推拿
师带徒,传承更“新”


      老百姓的信赖让中医师们更加感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绍兴市中医院还有一个制胜法宝——绍兴国医馆。坐镇在这里的,都是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中医。

患者 钱文雅

我特地找过来到这个老中医里来看的。


      张祝华从事了一辈子中医学,退休后返聘回医院,和他的老伙计们一样,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带徒弟。每次出诊,他的旁边都端坐着两个年轻的中医师。

绍兴市中医院“绍兴国医馆”副主任医师 张祝华


      我今年82了,在这种情况下,从医已经将近55年,也接触了很多病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中医学是我们国家的瑰宝,退休以后回医院,继续留在医院服务,也交给我们一个任务:师带徒。年轻人他们自身掌握的知识比较全面也比较先进,但是在实践方面来讲,我们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临床经验),在师徒关系上,我们要互相学习。
绍兴市中医院医师 孙莉


        跟着张老师学习,我们也是想要学习张老师这么多年中医的经验,通过学习 能够把中医发扬光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对从事中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的消息。
绍兴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俞竹青

      我们会拓展治疗病种,不仅仅是疼痛类的,其他内科类、呼吸系统方面的病人,减少他们吃药的烦恼。
绍兴市中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 沈灏


      推拿作为中医的传统治疗,不光是一个治疗项目,也是一个学科。一方面要发掘我们古代文献的经络上、穴位上的治疗特色,这是传承;发展的话,结合现代医学,或者现代解剖学,对于手法的诊断、预判,这两方面要结合。
绍兴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医师 王燕


      这么多年下来,肯定有新的疾病不断在出现,就像黄褐斑、痤疮,古代也有记载,但是现在发病的原因跟以前肯定是有区别的。希望通过我们一些中医的传统疗法,增加我们治疗皮肤病的疗效。
绍兴市中医院“绍兴国医馆”副主任医师 张祝华


      通过中医学的传承,师带徒是培养人才非常重要的一条路径,我们希望年轻一代把我们中医学的事业传承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编辑:丁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