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下周入伏,虚寒性疾病不妨试试“三伏贴”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7-07-10 : 访问次数: 3027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不过,中医专家说,“冬病夏治”也是因人而异的

        下周就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近年来,随着中医特色治疗的推广和普及,“冬病夏治”成了我市不少医院一项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每年“三伏天”我市各大医院都要如期开展“冬病夏治”,为各种疾病患者提供“简便验廉”的治疗。这种疗法开展多年来,已深受市民的认可。绍兴市中医院开展“冬病夏治”也有20多年,该院的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倪晓红介绍道:“冬病夏治这个方法很悠久,中医院开展这个项目很多年,一批最早接受冬病夏治的病人,现在都升级当父母了,还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进行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越来越受欢迎

  “最近已经有不少患者来咨询,问什么时候可以来进行治疗。”绍兴市中医院儿科主治中医师赖蓉蓉告诉记者,如果孩子总是反复感冒或者反复呼吸道感染,夏季进行治疗还是不错的。

  赖蓉蓉介绍,冬病夏治是一种中医特色的传统治疗项目,其治疗原理是夏季气温高,自然界阳气充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人体的阳气在夏季也处于充盛的状态。好发于冬季或冬季加重的“冬病”多属虚寒性疾病,在人体阳气处于一年中最旺盛之时接受治疗,因势利导,采用温热的治疗方法,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祛除寒邪、益气温阳、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激活人体免疫力,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今年夏天的三伏时间为:头伏(7月12日~7月21日);中伏(7月22日~8月10日);末伏(8月11日~8月20日)。一般是每伏中任选一天各治疗一次,连续3年为宜。

  冬病夏治不止有“贴敷”

  说到冬病夏治,人们马上想到贴膏药,贴敷即“三伏贴”。其实,贴敷只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其方法为中药外敷,将积多年经验而成中药组方研粉后与姜、蒜汁等以一定比例调和,并制成小药饼备用;临床医生再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依据中医理论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贴敷,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除了贴敷,还有中药内服、艾条灸法、艾柱灸、脐疗、穴位注射、穴位拔罐、刮痧、药膳等,都是冬病夏治增加疗效的重要措施,并可几种方法合理联合应用以增加疗效,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冬病夏治疗效要冬天见证

  “冬病夏治是有适应症的,主要针对寒冷季节容易发病或加重的疾病以及体质虚寒的人。虽然不是包治百病,但如果对症,有效率还是很高的。”倪晓红副院长告诉记者,适合冬病夏治的常见疾病有: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及体质虚弱所致的反复感冒等;消化系统病症——如慢性腹泻、腹部冷痛等脾胃虚寒疾病等;风湿性关节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耳鼻喉科疾病——如慢性鼻炎(过敏性)、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儿科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冻疮、过敏性鼻炎等;妇科病症——如女子宫寒、痛经等。疼痛性疾病——如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后的疼痛、腰膝冷痛、肢体麻木痹痛、面瘫等;其他——如手足不温等。

  “冬病”多具有病情缠绵的特点,且冬病夏治是个综合治疗的过程,疗程的体现多在冬季发病或者病情严重时,三伏天治冬病要在冬天才能见证疗效,医生多建议患者能坚持在伏天连续治疗三年。

  不过,冬病夏治也不是人人适宜。倪晓红副院长提醒: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感冒发烧、气管炎、哮喘等病的发作期患者、孕妇、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禁用;经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慎用,如希望进行治疗应事先告知医生并听从医生建议;3周岁以下幼儿慎用三伏贴,如需使用应事先到儿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