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籍御医略述

信息来源: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22-01-18 : 访问次数: 6669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绍籍御医略述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绍兴医院

绍兴市中医院 沈钦荣312000

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科研基金计划立项(2011ZB153)

绍籍御医人数众多,学术成就大,声名远播,是越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绍籍御医首推风雨免朝、朝见免跪拜、曾任三朝御医的戴思恭。

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浙江诸暨人,世居诸暨兴贤之马剑九灵山下,为当地望族。思恭父士尧,精医,游丹溪门下。思恭自幼庄重,不苟言笑,恭谨温良,颖悟过人。弱冠,随父谒丹溪,凡二十余年,多所请益。1374年,思恭被荐于朝,因不循古方,退隐于家,宋濂为之作《送戴原礼还浦阳序》。明洪武十九年(1386),燕王朱棣患瘕聚,召思恭诊之,获奇效。1392年,授太医院御医。1398年,建文帝即位,“罪诸医,独擢思恭太医院使”(《明史·方技传》)。后以年高不任事,屡请归乡,又屡次奉召进京。至成祖朱棣,风雨免朝,朝见免跪拜,宠渥尤深。思恭之父士尧,亦因思恭之荣而被追封为奉正大夫、太医院院使。1405年11月,戴思恭卒于家中,终年82岁。戴氏在学术上继承了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独得其秘,后世称为“震亨高弟”,并有所发挥。提出“阳易亢,血易亏”气血盛衰理论,重视火的病机,郁证责诸中焦,强调顾护胃气,辨证精到,施治圆活,为三朝御医,名震朝野,誉为“国朝之圣医”。著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推求师意》、《类证用药》、《本草摘要》,并校补丹溪之《金匮钩玄》。《类证用药》、《本草摘要》已佚。

马莳,字仲化,号元台,绍兴会稽人,生于明隆庆,卒于天启。明代医家,官至明太医院正文。马莳是最早合注《素问》、《灵枢》的医家,撰《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刊于1586年。《素问》以北宋林亿等人的 “新校正”本为基础,逐篇逐节对原文的医理、词义予以注释。马氏认为《灵枢》较《素问》更重要,释其书名“枢”为门户,“灵”乃至神至元之意,认为其“犹儒书之有大学,三纲八目,总言互发,真医家之南针”,不能将其“泥为用针”之书,并指出书中用针之法,均可喻为用药之法,遂以南宋史崧收藏的传本为基础,逐篇逐字加以注释,是历史上第一部《灵枢》全注本,其中阐释经络穴道尤多发明。

傅懋光,浙江绍兴人,约生活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是绍兴医家中开展对外交流第一人,为中朝医学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青年时业儒,因为生活所迫,走上学医之路。在京师(即北京)究医三四年后,奉父命往边东(今辽宁一带)寻找胞弟。当时边东流行时疫,傅氏制方救人,“所活甚众”而“不取其利”,医誉甚佳。四年后,傅氏再返京师,又遇京城时疫流行,为傅氏施展医术创造了机会,亦为他后来进入宫廷奠定了基础。1607年,经过礼部考核,傅氏被授以吏目一职(从九品),送往圣济殿供事。1617年,升为御医(正八品)。同年,傅氏主持了对朝鲜内医院医官的讲学。由朝方提问,傅氏等答辩,全部内容,以纪要形式汇成《医学疑问》一书。因教习朝医有功,1619年,升为上林苑右监丞。1623年,升为太医院院判。次年,升为太医院院使。由于给皇帝治病有功,同年升为鸿胪寺卿(正四品)。后因明季局势动荡,一度隐退。崇祯元年(1628年),礼部又复其原职。1635年升为太常寺卿(正三品)。曾著《医宗正脉》,惜已散佚。

绍籍御医中,一门三代均为御医者,有祁氏和赵氏。

祁坤,字广生,号生阳子、愧庵,清山阴人。顺治间(1644-1661)任御医,侍值内庭。康熙间(1662-1722)倍受恩宠,擢太医院院判。对外科造诣尤深,著《外科大成》刊行于世。其子绍承家学,官至太医院判。其孙宏源,亦精外科,乾隆己未(1739)奉敕与吴谦等同编《医宗金鉴》,其中《外科心法要诀》即以祁坤《外科大成》为蓝本,敷扬而成。祁氏为越中外科医家的代表。

赵文魁(1873-1933),字友琴,其祖父为御医,父永宽为光绪前期御医,文魁为光绪后期御医,宣统初年升任太医院使,后奉旨受赐头品花翎顶戴,总管太医院,兼管御药房御药库事务。宣统皇帝离宫,文魁离太医院,悬壶于京门,堂号“鹤伴吾庐”,每日患者盈门,活人无数。二十年代初北京中医学社成立,文魁被推为名誉社长。尤擅脉学,著有《文魁脉学》一册,藏于家中。其子赵绍琴,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无愧家门。

其他御医尚有:

胡廷寅,名湮,以字行,唐代会稽人。宪宗(806-820)朝征至京师授御医,加左通政,出入禁廷,恩宠罕比。

裴宗元,宋徽宗时太医令,赴京前以医名于越。大观年间(1107-1110),任奉议郎、太医令兼措置药局检阅方书等职,奉命与陈师文、陈承等校正医方,编辑《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

陈师文,为越中名医,与裴宗元齐名。与裴宗元等合编《校正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外,著《大观二百九十七方》,已佚。

石逵,字良仁,明代诸暨人,宋尚书公弼之后。洪武中以荐辟至京师,会诸王有疾,近臣或言逵善医,诏视之,立效。自是遂以医显,后为御医院使,戴思恭甚推崇之。

孟凤来,字瑞林,明代会稽独树人。万历间(1573-1619)授太医院医官。年八十岁,县令张夬以“壶天逸叟”四字相赠。著治伤寒等书,未见流传。

俞尧日,字子就,山阴人。明天启中以例授太医院右院判。性友爱,尝自为生圹,适弟卒,竟以葬焉。生平多义举,年八十七卒。

张廷玉,字坦庵,明绍兴人。系名医张径之四世孙,选为太医院使。又善蹻引按摩,甚奇。

周亮宗,字好真,明代嵊县人。父龙山,以医名,亮宗尽传其术。后任职于太医院,业益精。稽山名流倪鸿宝曾作歌以赠之。

钱松,字镜湖,清山阴人。道光间太医院使。道光三年(1823),钱氏将《辨证奇闻》重刻刊行。著有《痧胀名考》及《脏腑正伏侧人明堂图》四幅,均刊布于世。

高润之,清道咸间山阴人。少随父习刑典,越中名医陈念义为高氏姻亲,奇其才,劝令业医,尽授其学。学成后悬壶山阴,但业务穷窘历十余载,只得弃去游姑苏维扬,后至京师,居太医院有年,终无所遇,复归于越,年已五十矣。咸丰甲寅,马庚良之祖染疾,诸医百治罔效,延润之治之而愈。晚年著有《脉诀直指》、《寒热阴阳辨》二书,惜未付梓而卒。

徐起霖,字雨苍,清太医院御医,壬戌冬回绍兴故里。

以上所述,仅为手头资料所见而记之,不能概绍籍御医之全貌,

他日有新发现,将再补之。

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科研基金计划立项(2011ZB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