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今后在绍兴这些地方 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21-11-12 : 访问次数: 4317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10月22日上午,国家级非遗项目绍派伤寒传承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在绍兴举行,13家首批非遗项目绍派伤寒传承实践基地落地,这些基地包括高校、医院、企业等。今后,绍兴将依托这些实践基地,对绍派伤寒做大量有效的探索和弘扬传承,并提升市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今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绍兴市申报的中医诊疗法(绍派伤寒)成功入选。据介绍,绍派伤寒是治疗外感病的一种独特诊疗技术,指以浙江绍兴地区为主的医家,以温热外感病,尤其是湿温病作为研究的对象,把伤寒学与温病学理论相互融合,探究广义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而形成的医学流派,这一流派以清代俞根初(1734~1799年)所著的《通俗伤寒论》而得名。绍兴为越医文化发源地,“越医”有着名医辈出、世家林立、流派纷呈、著述丰富的鲜明特征,具有重实践、敢创新、善总结、知行合一的独特个性,“绍派伤寒”、“温补学派”占据浙江“十大流派”两席。《景岳全书》、《中国医学大成》、《珍本医书集成》等一系列煌煌巨著,为中国医药文化写上了浓彩重墨的一笔。

    据了解,绍兴各区、县(市)中医院均设有绍派伤寒专科,以带徒模式培养40余位传承人,专科每年服务人群5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绍兴市中医院作为国家非遗绍派伤寒项目保护单位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的绍派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设有专项研究基金50万以及建设资金,有专门从事“非遗”日常保护工作人员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1人;工作室对流派主要传承人、群体传承人、研究专家、传承基地等的工作提供支持、指导;此外,该院还在扩建工程中专门辟出了2000平米建设传承展示馆,讲好“绍派伤寒”、“越医文化”故事。

    在当天召开的绍兴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绍兴市中医药学会管理分会年会上,记者获悉,对标浙江省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部署,绍兴市卫生健康工作正全面进入第一方阵并勇立潮头。比如绍兴市本级和所有区、县(市)连续三年通过首轮健康浙江考核,获得优秀“满堂红”,得到省健康办的通报表扬。“我们将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积极培养中医药人才,扎实推进绍兴中医药强市建设。”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金红柱表示。

浙江新闻+:

    绍兴地处江南,是一个多雨、潮湿、温热的地方,绍兴人多嗜食酒茶容易助湿化热。所以绍兴医家们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发现就算是伤寒病症也多是夹湿的,在大量的临床诊治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用药规律和诊病特点。

    “绍派伤寒”发端于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伤寒典》,形成于清代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序曰:“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后人尊其为鼻祖。1776年,俞根初将《通俗伤寒论》手稿授予何秀山,何秀山给原稿加按语,使其说理更透应用更便。

  “绍派伤寒”历史悠久、脉络清晰,医灯传焰、人才辈出,地域特色浓厚,实用性强,相关医家撰写的中医专著纷呈。其诊断方法独特,用药特色鲜明,还发明了一些特殊的炮制方法,创新了中医外感病理论,丰富了“四诊”内容,影响深远,是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至今仍发挥着治病救人、服务社会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