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中医教你正确认识“肠化”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21-04-16 : 访问次数: 5368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此病变被称为“癌前期病变”
中医教你正确认识“肠化”
  

■记者 潘秀玮

  上个月,才32岁的何女士在胃镜检查报告上见到“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几个字,立马被吓坏了。据说这就是癌前病变,何女士有好几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一直按时服药并定期检查。

  近年来,慢性胃炎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明显增加,因为不少教科书将这两个病称为“癌前期病变”,所以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精神负担。今天,绍兴市中医院中内科主任中医师丁泳给大家介绍一下“肠化”这个疾病及中医对“肠化”的防治对策。

  “肠化”是什么?丁主任表示,“肠化”是指当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肠化”使正常胃黏膜的分泌功能改变为吸收功能,由于胃黏膜不对吸收的东西进行有效解毒,天长日久,在部分患者胃内局部形成致癌物质,最终诱发胃癌。

  此外,“肠化”也给我们从食物中不小心吃进去的黄曲霉素、苯并荜等致癌物质的吸收创造了条件。因此医学界把该病变称之为“癌前期病变”。

  目前西医对“肠化”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给予补充维生素、叶酸,并要求患者定期复查,一旦发现恶变,及时手术。

  丁主任表示,中医认为,该病变如果得到正确治疗,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可以逆转的。他自己观察发现,经过3个月的治疗,有三分之一能够顺利逆转,随着疗程的延长,逆转的比例还能有所提升。

  中医怎么认识“肠化”的呢?按照中医理论理解,认为本病的关键在正虚(胃黏膜的防御机制不足)和脾胃气阴虚(胃黏膜的分泌腺体受损)的基础上,瘀毒为患(外界致病因素的影响),或毒腐成疡(胃黏膜损伤),或瘀结成积,或气滞湿聚(肠化,异型增生)而成,如果失治和误治,病情迁延或加重,最后可形成恶性肿瘤。

  丁主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中医药治疗的目的在于积极预防癌变或使癌前病变过程逆转,治疗时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胃镜下黏膜象的改变,正确判断中医类型,并适当运用活血化瘀、解毒散结、增酸抗癌的经验中药。通过“攻补兼施,扶正祛邪”,提高胃黏膜的防御与修复机能,去除胃黏膜表层的各种攻击因子;提高机体的免疫监视能力,杀伤部分突变的异常化生的细胞,逆转“肠化”。

  对于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未达到“肠化”程度的患者和经治疗后逆转或稳定的“肠化”患者,丁主任推荐大家用食疗的方法预防和巩固。比如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有研究认为这些食物能够降低消化道癌的风险。对于肠上皮化生也很有益,如深绿色叶菜、十字花科蔬菜(如菜花、西兰花等)、柑橘类、豆类(如扁豆、蚕豆、豌豆等)、全谷类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