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秀玮
家住越城区的马阿姨,前段时间遭遇了一场车祸头部受了伤,被送到医院后住了几天院,期间马阿姨做了很多检查,除了头上有伤和有点头晕外,其他都没什么问题,以为只是外伤性眩晕。
结果第二天整个人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稍微转个头就感觉恶心想吐,天旋地转,感觉房子都快要倒了,赶紧叫来了医生。
检查过后,医生告知马阿姨,她得的是耳石症,在床上躺了几天,然后就好了,病来的毫无征兆,消失的也很快。
对此,绍兴市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方泉解释,耳朵有一个重要平衡器官叫做“前庭”。前庭虽小,但作用却不一般,它是人类保持身体平衡的最重要器官,在内耳前庭感受器上存在许多碳酸钙的结晶,俗称“耳石”。耳石非耳屎,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而耳石存在内耳,正常状态下要显微镜才能看到,耳石粘附在耳石膜上,人不会产生任何不适,当各种病变导致耳石从耳石膜上脱落,掉入与之相连的半规管,就会出现与头动激发的、持续时间短暂的阵发性头晕,反复发作,引发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患者甚至不敢起床、睡觉和活动。
“耳石症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俗称,发病与老化、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其中,外伤是诱发耳石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当出现车祸追尾、高空坠落、跌倒等外伤,尤其是剧烈外伤后,出现翻身、坐起、躺下等体位改变相关的头晕症状时,可能会诱发这种疾病。”方泉医生表示,研究证实,耳石脱落与老化、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因此外伤中继发耳石脱落患者以中老年多见。同时,外伤后继发耳石脱落在颅面骨骨折中多见,以颞部外伤后发病率最高,可能因前庭位于颞骨内,外伤后颞骨遭受撞击力度最大,易造成其内的耳石松动、脱落。
理论上,从外伤到继发耳石脱落发病以3—7天发生率最高,7—14天其次,但大多数颅面部外伤后患者主诉头晕症状发病时间会偏晚。原因可能是患者外伤后早期头部活动少;或因创伤后耳石脱落,在重力作用下随头位变化进入半规管需要一个过程,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逐渐恢复活动,起床翻身等动作增多,耳石滚动引发的头晕才会逐渐凸显。
方泉医生还提醒,还有很多原因可以引发外伤后头晕,譬如脑功能受损、脑供血不足、脑外伤后综合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位性低血压等。出现外伤后头晕症状,应根据病情、症状及体征,找出背后隐藏的原因,针对性治疗处理,头晕症状均能得到有效缓解。
总之,外伤后耳石脱落发病率高,任何年龄均可出现,值得引起大家重视,出现外伤后头晕症状,别忘了排除继发耳石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