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9月28日,《健康报》刊登了绍兴市惠民医疗的报道《8.8万本惠民证撑起希望》。10月21日,中国新闻网对此文进行转发推介。10月22日,《浙江日报》第三版要闻栏目刊载了《绍兴健康帮扶举措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医疗惠民 就医安心》一文。此外,《中国人口报》头版、《绍兴日报》头版、新浪网、搜狐网等也相继为绍兴市惠民医疗政策点赞,而这些报道也引起了广大老百姓的共鸣。
为何绍兴市的惠民医疗政策频频受到国家和省市各媒体点赞呢?这源于13年前,绍兴市启动惠民医疗模式,旨在为最脆弱无助的群体撑起“健康保护伞”。
8.8万本惠民证织就全民健康路
——绍兴市实施惠民医疗纪实
浙江绍兴,从2005年起启动惠民医疗模式。绍兴的惠民医疗工程启动早、覆盖广、力度大,是健康扶贫在一个地级市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样本。在财政压力年年增大的情况下,绍兴13年来坚持不懈,着眼于解决最脆弱群体的健康问题,不断加大惠民力度、扩大惠民群体、简化惠民手续,累计让8.8万名困难病人受益,减免医疗费用达4.7亿元。
01 8.8万本惠民证雪中送炭
对绍兴的不少困难家庭来说,拿着惠民证看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绍兴柯桥马鞍镇的罗女士,今年46岁,反复咳嗽、咳痰、气急多年,几年前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如果按照正常标准收费,这个慢性病要长期治疗,花费巨大,这对身为低保边缘户的罗女士来说,将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幸运的是,凭着低保边缘户的身份,罗女士到当地卫计部门领到了惠民证。有了惠民证,家中没有多少积蓄的她,也有了底气去住院治病。从去年年初至今,罗女士到柯桥区中医院住院七次,总费用5.57万元,除医保统筹、医疗救助报销2.81万元,惠民减免2.34万元外,个人自付4230元,惠民减免幅度为42%,总自付比例仅为7.59%。
在绍兴,像罗女士一样能在看病时享受惠民待遇的病人多达8类,包括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因见义勇为致病致残造成生活困难的对象、低保边缘户、因病致贫等。这种覆盖面,即便放在全国的县级城市来看,也是相当罕见。
最早在2005年9月,绍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绍兴市惠民医院医疗优惠实施意见》,要求切实解决城乡低保、特困、优抚人群的看病问题,努力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为此,绍兴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惠民医院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绍兴市中医院确定为惠民医院,首先在绍兴市本级和越城区范围内实施。政策一出,低保户们喜出望外。
好政策顺应了民心,扩面也成为了老百姓的期盼。
2006年、2007年、2009年,绍兴下辖的嵊州市、诸暨市、柯桥区先后成立惠民医院领导小组,启动针对县域范围内特困户、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因病致贫户、重点优抚对象、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见义勇为致病致残生活困难、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等对象实施惠民医疗救助政策。至此,绍兴惠民医疗的对象,从最初的3类扩展到了10多类,每年的受益者也呈大幅增长之势。
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在2005年刚开始实施惠民医疗时,绍兴的惠民对象仅5000多人,随着政策扩面,惠民对象增至33870人,基本以每年5000-6000名速度增长,至今在册的惠民对象已达45558人。
放在13年以来的时间轴来看,绍兴累计已有8.8万人领取惠民证,享受过惠民医疗,就诊总人次达221万人(次),减免总金额达4.7亿元,医疗费用减免环比平均增长率在19.1%以上。
02 28个免费项目撑起信心
惠民医疗扩面的同时,减免项目也在逐步增多。
2005年9月,惠民医疗运行之初实行“十四免、十减半、减免10%”政策。当时的“十四免”包括了门诊挂号费、门诊诊疗费、门诊(住院)注射输液费等等,甚至住院陪人费、煎药费都包含在内。“十减半”则包括急诊观察床位费、住院护理费、专家门诊挂号费、X线透视费、心电图检查费、血透费、住院手术费等等。“减免10%的项目”则是指以上项目以外的检查费、放射费、化验费等费用。
仅仅在3个月之后,也就是12月23日,绍兴的惠民医疗再度调整为“二十四免、三优惠”,之前“十减半”的费用调整为全免,而门诊药费和住院药费则列为优惠项目。
2009年,惠民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二十四免三优惠”变成“二十八免四优惠”,增加了血糖检查费、肝功能检查费、肾功能检查费、胸片检查费四个全免项目,另外增加了中药饮片作为优惠项目。
三次医疗救助力度的调整,充分体现了绍兴将医疗惠民进行到底的决心,也给更多的困难病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的小鲁,今年只有30岁,却患了罕见的糖原贮积症。作为低保户的小鲁享有惠民政策,不少费用都是免费。从2010年领取惠民证以来,小鲁的医疗总费用达102.4万元,医保统筹和医疗救助给予报销了55.9万元,惠民减免了38.6万元。大幅度的优惠减免,让她的家庭不至于背上太过沉重的包袱,也让她有了顽强的求生欲望,支撑她走到今天。
惠民医疗,与其他补贴政策相结合,还能让惠民对象看病的成本进一步减小。据测算,在绍兴,经过惠民医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四个环节的优惠,惠民病人门诊和住院自付比例平均下来仅为11.32%、11.5%。
值得一提的是,在减免医疗费用的程序上,绍兴也尽最大的努力让老百姓感受到惠民医疗的便利。
为了让病人少跑路,绍兴在全市建立起惠民医院主导管理、指导医院业务支撑、协作医院共同承担的惠民医疗服务体系,确立惠民定点医院105家,同时在各医院设立惠民办公室。病人可以按照就近原则就诊,就诊时的费用可以根据相关政策直接在就诊医院实现减免,省去辗转报销结算之苦。
03 让困难病人勇敢活下去
血透病人是绍兴惠民医疗政策最主要的受益群体。
家住绍兴市越城区灵芝镇安心坊小区的诸先生,是绍兴13年惠民医疗工程最有说服力的见证者。
今年55岁的诸先生在13年前就患上了尿毒症,血液透析成为短期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恰好,这一年,绍兴实施惠民政策,老诸成为第一批受益者,从当年起,他连续13年到绍兴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做透析,一个星期要来2到3次,一个月最多来13次。
“如果没有惠民政策,我不可能来这么频繁,透析效果不可能有这么好,我的生命也维持不了这么久。”老诸很清楚惠民医疗对他的意义,他对这一政策深怀感激。
大多数尿毒症患者,往往因无法长期支付每月必不可少的昂贵血透费用,最终过早离世。绍兴的惠民医疗,对像老诸这样的尿毒症患者,无疑是个天大的福音。
福音最主要的是费用减免,而费用的减免则意味着他们的生命可以延续更久。
据了解,按照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病人一次血透费用在300-400元左右,但在2005年被列入全免项目后,尿毒症患者的这笔钱就可以省下来了。以老诸为例,他13年来的医疗总费用为114.4万元,惠民减免了47.2万元(其中血液透析费减免了37万元),医保统筹和医疗救助报销了57.8万元,个人自付9.5万元,总自付仅为8.34%。
“费用省了下来,病人负担减轻,他们就愿意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血透,这样能减缓或延迟高血压、贫血、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绍兴市中医院惠民办主任华家莉说,病情缓解的最重要意义,就是病人的存活时间得到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社会回归率得到提高。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据统计,绍兴市惠民医院血透病人5年存活率达80.77%,其中有38%的血透病人存活时间已达10年以上,死亡率明显降低。而即便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一数据也很难突破70%。
显然,“全免”的惠民政策,使得绍兴血透病人的存活率甚至大大高于发达城市,它更有力地维护了透析患者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血透病人是绍兴惠民医疗受益者的代表。以越城区为例,2017年血透病人数约170人,减免血液透析费747.55万元,占惠民减免总医疗费用26.09%,充分体现惠民医疗政策主要向尿毒症等大病特困人群倾斜的导向。
在外界人士看来,让最有需要的困难群众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保得起命,绍兴的惠民医疗政策找准了穴位、把准了脉,正是一套靶向精准的健康扶贫方案。
惠民医疗是绍兴打造全民健康社会,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大胆尝试和初步探索。今后,绍兴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更加精准地为老百姓量身定做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