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秀玮 通讯员 沈小萍
3月6日,绍兴市中医院骨科二病区主任丁积勇在本院科主任的微信群上发了一条信息,感谢重症医学科主任潘利平,帮助他们把一位半髋置换术后急性心衰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微信一出,“潘主任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潘主任在我们就有安全感”“潘主任是我们的后台,有他心里踏实”……内科、外科、麻醉科等科主任纷纷跟帖,潘利平主任一时成了“网红”。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危重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地,病人大多无意识、病情重,实行封闭管理,平时家属也看不到,医生虽然永远站在危重病人救治第一线,但“关起门来干活”,往往使他们成为“幕后英雄”。
潘利平这位“后台”医生是如何赢得众多临床主任交口称赞的呢?
“导火线事件”的老太太:是这个医生救了我
骨科二病区主任丁积勇微信中所讲的病例是一位83岁因股骨颈骨折动完半髋置换手术一周的老太太。3月5日下午3点半,金老太太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病情危急,老太太喘着大气喊:“救我,救我”。骨科医生向ICU潘利平主任求援,接到电话后的潘主任3分钟赶到老太太床边,经检查,考虑为急性心衰,因重症监护室没有空余床位,立刻在床边予利尿、扩血管、强心等抢救措施。一个小时过去了,症状并没有缓解,分3次共用80mg速尿,小便仍点滴未下,艺高胆大的潘主任果断吩咐追加100mg速尿。10分钟后,导尿管开始出现尿液,情况也逐渐好转。5点40分,病人症状基本缓解后潘主任才离开。第二天一大早,潘主任又来看望病人,老太太开心地对身边的亲人说“是这个医生救了我”。
“每次遇到危重病人抢救向他求援,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总是毫无怨言,火速赶来,是我们的坚强后盾”,骨科主任们如此称赞潘利平。
协同作战的外科主任:我们“冲锋”,他们“殿后”,生死边缘不放弃
外科主任张建宇多次与潘利平协同作战,成功抢救重症复合伤病人,这位“老搭档”讲起了2017年8月一个肝破裂患者的救治。32岁的陈姓男青年,车祸后被送到急诊科,此时已进入了休克状态,B超提示肝破裂,外科立即实施肝破裂修补+胆囊切除术。因生命体征不稳定,又肝脏大范围碎裂,本着简单有效、抢救生命的原则,立刻用纱布堵塞止血,术中出血总量约4500毫升,术后带管送入ICU继续生命支持治疗。当时病人处于严重酸中毒、凝血功能严重障碍、体温不到35℃的“死亡三角”。潘利平主任带领ICU团队立即进入作战状态,根据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采取多种生命支持治疗手段。患者转入第二天即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全身高度肿胀,急需血液净化(CRRT)治疗。但由于患者肝破裂术后,又凝血功能障碍,不能使用全身抗凝,因此给CRRT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潘利平主任立即组建CRRT医护小组,采用无抗凝治疗手段,动态监测机器参数及凝血功能,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尽可能延长CRRT治疗时间,提高效率,经过前后10次CRRT治疗,终于使患者肾功能得以恢复。12天后患者病情稳定,转回外科治疗,现在这位年轻人已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生死边缘不放弃”、“多科协作攻难关”、“责任重大有担当”,外科、麻醉科等常与ICU打交道的主任们用这几个关键词形容他。
重症医学科,这是医院里永远灯火通明的地方,是危重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抢救场所,是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坚强后盾。作为2013年绍兴市中医院引进的重症医学科专家,潘利平主任的一年365天,全天候开机,24小时待命。老家在江苏的他每年春节都在绍兴度过。每次长假,都是重症监护室最忙的日子。2018年春节,妻子回了老家,他却一如既往地守着他的病人,计划着4月初再回江苏看望85岁的老妈。因为在这儿,他是“大家长”,他要首先安排外地的年轻医生回家团聚。
“大家长”不但生活上关心年轻人,更在业务上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因人制宜帮我们制订职业规划,鼓励进修学习,促使全面掌握重症医学科的专业能力”,科室的年轻医生讲起他们的主任满脸敬佩。在他的带领下,目前ICU的3位主治医生已成为业务骨干,3位住院医生也都能独当一面。重症监护室真正成为医院中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的“王牌科室”。
“每遇重大抢救,只要潘主任在,我们心里就踏实,胆子也会大些,他是科室的主心骨,是定盘心”,这是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对他们主任的一致评价。
重症医学科同事:他是科室的“大家长”,有他在我们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