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严可风:让人放心的守护者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6-07-13 : 访问次数: 2962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10年中,伴随着呼吸机的气流声,她守着一个个或清醒或昏迷的危重病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严可风:让人放心的守护者

        通讯员 沈小萍

                                                          严可凤医师工作中
 
        今年医师节来临前,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开展了“优秀医师”评选活动。严可风,这位白净秀气、讲话轻声细语的重症医学科(ICU)女医师获此荣誉。10年中,伴随着呼吸机的气流声,她守着一个个或清醒或昏迷的危重病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ICU主任潘利平用“技术过硬、知识面广、工作负责、让人放心”这8个字概括严可风的工作。
        从“没有选择”到“真心喜欢”
        2007年7月,严可风从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到绍兴市中医院工作,轮转结束后她“服从组织安排”进了重症医学科工作。当时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建立不久,除内科医生兼任外,仅有2名专职医生,工作繁重,实行24小时倒班制,几乎吃住在医院,即使回家,也是洗个澡、睡一觉,睁开眼睛奔赴医院。“当初还真不情愿,但因为‘没有选择’,只好‘既来之则安之’,练好基本功再说。”说起当年的往事,严可风笑着说。
        ICU属综合性科室,面对的病种杂、病情变化快,用“急、难、险、重”四个字来形容最为确切,没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操作技能根本无法胜任。能吃苦、有耐心的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翻阅书籍、查阅文献,虚心地向心血管科、呼吸科、肾内科等不同专业的前辈们学习,一本本厚厚的笔记犹如一个个坚实的脚印。2012年,严可风被医院派到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ICU进修,她勤学多问重实践,临床能力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跟随着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一同成长、成熟。
        2012年,严可风收治的一位66岁的杨姓老慢支病人,出现了持续严重的哮喘状态,氧饱和度极低,家属要求医院救治但又拒绝气管插管。无奈之下只能持续无创辅助通气。老人呼吸困难,动用辅助呼吸肌呼吸,全身氧耗极大,大汗淋漓,同时张口呼吸,气道失液量大,痰液黏稠难咳。严可风几乎日夜在床边守候,时刻观察着病情的起伏,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还帮病人擦汗、吸痰,经过几天的无创通气、大剂量激素冲击、精细的液体管理和营养支持,把病人一点一点从死亡线上给拉了回来,终于转危为安。8天后,老人出院时,激动地握着严可风的手连声感谢。
        “我喜欢ICU这个岗位,能将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让人很有成就感呢。”严可风说。如今,面对ICU病情复杂的患者,已是科室业务骨干的严可风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数据,快速做出诊断,并提供有效的治疗。
        繁重的医疗业务外,严可风还担任教学秘书,对来科内实习的轮转生、规培生,她总是认真备课,悉心指导,定期组织文献指南学习,每月组织小讲课3~4次,结合临床,耐心讲解。
        从直面生死“治病”到千方百计“医心”
        重症医学科病人病情危重,实行封闭式无陪护管理,而且许多是处于昏迷状态,不会表达感受与诉求,也不知道医师为他们付出的努力。这里“直面生死”,治疗、用药、各监护参数的分析、安全管理等等任何一环都不能有细小的疏忽,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更需要医护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
        “我们面对的不只有重症,也面对着那一墙之隔的牵挂和期许。”严可风说。在ICU这一片永无休憩的战场,严可风和她的同事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与死神展开决战。即使安排的是休息,几乎每天上午也都要到科室来转一转,看一看自己管理的病人。
        为了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严可风还千方百计地与病人“套近乎”。2015年10月,79岁的胡老先生被家人送进了ICU,经积极抢救后脓毒性休克纠正,但老先生一直感觉“做人没意思”,不配合治疗。严可风了解到老先生健朗时常练隶书,于时就以书法为话题与他聊天、开玩笑。渐渐地老先生开朗了,治疗也能配合了。从ICU出院后,老先生又两次入住医院的其他病区,每次来住院,他都会打电话到ICU,要求严可风去看看他。看来,老先生已把严可风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从面对家属会脸红到良好的专业沟通
        在ICU,除了争分夺秒的抢救工作外,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刚工作时遇到与家属谈话我会脸红。”严可风说,而现在,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给了她自信。
        严可风利用自己全面扎实的医学理论和操作技能,站在患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评判,取得家属信任与配合。
        每次抢救成功都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褒奖,当然,也会面对失败。但10年中,严可风经管的病人无论转归如何,却从未发生过明显的纠纷。
        笔者问她,工作中最郁闷的是什么?严可风说:“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离去,你却束手无策。”严可风介绍了正躺在908床上的28岁的漂亮姑娘,罹患“糖原累积症”15年,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渐进加重的肌无力症状,呼吸泵功能衰竭,已完全依赖呼吸机,姑娘很聪明,求生欲望很强,但已再无治愈的希望了。“医学昌明至此,对某些疾病仍束手无策,作为医师不免常有无力感。”严可风如是说。
        十年如一日,严可风无怨无悔,用她的仁心仁术,使无数垂危的生命获得了新生,用自己青春诠释着对病人的无私关爱和对重症医学事业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