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市中医院昨与斗门镇卫生院正式结成“医联体”,今年这一模式将全面推开,市民看病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5-05-20 : 访问次数: 3570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昨天,绍兴市中医院与斗门镇卫生院正式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斗门镇卫生院多了一块“绍兴市中医院斗门分院”的牌子。这也是继去年8月份市人民医院与皋埠镇卫生院成立“医联体”后我市的第二家市级医联体。接下来,大小医院手拉手的“医联体”模式将在我市全面铺开。新模式将为市民看病带来哪些新变化,记者进行了探访。

  今年许多乡镇卫生院都将成为大医院的分院

  本月初,市卫生计生委下发《进一步推进全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启动我市新一轮的医联体建设,今年全市所有三级医院都应与基层医疗机构“结对”,分别建立1~2个医联体项目。这意味着,许多乡镇卫生院都将成为城市大医院的分院。

  为什么要开展这场结对帮扶行动?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王健脱口报出一串数字,“市人民医院1700多张床位,天天住满,即使这样,每天院外预约等待的还有1000多人;专家门诊按规定一个上午看二三十个病人才正常,可现在加到60号还供不应求。”王健说,市人民医院只是大医院“一号难求”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这一情况在各大医院普遍存在。

  与之相反,基层卫生院就冷清多了,以斗门镇卫生院为例,最多时达到50多张床位,但近年来逐步萎缩至20张左右,昨天该院仅有11个住院病人。这一情况在各基层卫生院也普遍存在。院长钟世民介绍,萎缩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前几年的基层医改中,基层卫生院能使用的基本药品目录大为减少,二是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牵制了医生的精力,三是随着对健康的重视,本地老百姓更愿意去条件好的大医院看病。

  一句话,“医联体”是逼出来的产物。其基本的思路是,通过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把更多的病人留在社区,从而分解大医院的压力,即构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医疗格局。

  实施“医联体”效果如何?皋埠镇卫生院在“医联体”运行半年后曾作过一个统计:门诊量同比增加24.6%,住院人数增加160%,也就是说住院人数增加了一倍还不止。

  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请大医院的专家看病,配大医院里的药

  “医联体”全面开花后,市民怎么看病才方便?

  在皋埠镇卫生院病房,记者碰到了家住附近夏堡村的阮雅仙。65岁的她因风湿性心脏病而换了心脏瓣膜,这意味着她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华法林”,否则就有血管栓塞的危险。但“华法林”有严格的剂量要求,必须每半个月到市人民医院抽血化验,再由医生根据化验结果确定服用剂量。

  “医院离家10多里路,每次都要女儿放下工作,开车送我去。”阮雅仙说,不愿麻烦女儿,她一年多没去市人民医院复查,结果病情加重。在皋埠镇卫生院,给她看病的是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医生还告诉她,检查可以在皋埠镇卫生院做,药也可以在卫生院配。“我以后再也不用往人民医院跑了。”阮雅仙高兴地说。她这次住院也选择了皋埠镇卫生院,这里每天有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来查房,女儿来看她也方便。

  皋埠镇卫生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药品方面,卫生院配备使用市人民医院目录范围内的药品,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仍按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政策执行。在“人”方面,除了7人的管理团队,市人民医院还长期派两名专家及有晋升职称需求的医生“驻扎”皋埠镇卫生院。检查方面、验血、拍胸片,照X光等,如遇疑难病症,相关影像可在线传输到市人民医院的共享中心,由专家给出诊断,一般一小时内即可反馈。目前皋埠镇卫生院每天都有3~4份影像被送往市人民医院诊断。如需要做CT等大型检查,可在卫生院挂号,由医生帮助预约。

  首诊在基层,看病更方便。皋埠镇卫生院有关人士介绍,随着医联体的建设,周边居民到卫生院来看病,不但方便快捷,而且享受到的服务将越来越接近大医院,希望更多的居民能接受这个新变化。

  记者也了解到,相对于市人民医院与皋埠镇卫生院全面托管式的紧密型“医联体”,今年各大医院将普遍采用“半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但大医院派出管理、医疗骨干,帮扶基层卫生院提升服务水平的方向不变。以市中医院与斗门卫生院的医联体为例,市中医院每周都会派出内科、骨科、外科、儿科、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科专家到斗门镇卫生院坐诊,并接收卫生院的医生到市中医院进修,同时有统一的质控团队对斗门镇卫生院进行检查、指导,以确保其提供与市中医院同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