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宝宝春季养护,要从3个方面做起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5-05-06 : 访问次数: 3031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春季万物生发萌动,宝宝在此季节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活动量增加。但春天是阳气渐生,阴寒未尽,时常有冷空气活动,天气多变且昼夜温差大。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发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及起居调适情况。如何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是每个父母关心的问题。 
  绍兴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徐菁介绍,我国传统医学把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之体”与“稚阴稚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初生,生机勃勃,发育迅速;而“稚阴稚阳”是指小儿体质稚嫩,机体各方面均未发育成熟,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正与春季旭日东升、草木方萌之气相吻合。
  徐菁主任提醒家长,春季小儿养生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起:
  一、乍暖还寒,勿忘春捂 
  所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初春之际,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卫表不固,冷暖不知自调,易为邪气所侵。所以穿着要遵循《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做到衣服不可顿减。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慎护论》中云:“若至来春稍暖,须渐减其衣,不可便行卒减。”此外,春季小儿衣着还应下厚上薄,宽松舒展。尤其应该注意“三暖一凉”,即《小儿病源论方·养子十法》中所说:“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这样既不伤及阳气,又可导春阳之气外出。
  1.背暖:人的背部是阳气汇聚之处,喜温恶凉,寒风之邪最易侵犯而致病,所以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可给宝宝备个小背心、护住后背。但是,要掌握好暖的度,不可过暖。如果保暖过度,孩子背部出汗多,反而容易受风而感冒。
  2.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母乳的消化吸收,且不能把营养物质有效送至全身各个器官。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对于疾病的预防有其特别的重要性。
  3.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汇之处,而且神经末梢丰富,对外界最为敏感。所谓“寒从脚下起”,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4.头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所以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二、谨和五味,缓肝理脾
  小儿属纯阳之体,属火,与厥阴肝相为表里,故在风木旺盛的春季不论外感内伤均易化热化火,形成正盛邪实证。所以,春季养肝疏肝显得尤为重要。肝属木,甘味属土,春季肝木旺盛易乘脾土,故食甘味能培脾以防肝乘脾。此外,辛味发散,能开腠理而调畅气机,使肝木调达。所以小儿在春季可多食甘味和辛味的食物,如大枣、粳米、鸡肉、牛肉等。
  三、动以养形,静以养神
  春季渐暖,经过一个冬天的闭藏,人体内的气血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开始萌动,小儿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也活跃起来,此时适当地增加室外活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舒展筋骨,畅通血脉,促进生长。此外,春季是发陈的季节,人体阳气潜藏一冬,至春日发泄,始无抑郁之患。因此,春令养生贵在于调畅情志,清静内守,养升发之阳气,顺应春季“生”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