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西北的震撼 跌宕的援青之路

信息来源: 超声科 发布人: 党建办 发布时间: 2022-07-28 : 访问次数: 2850

返回列表
字号: AAA
出发援青的这一路并不算顺利。原定7月6日上午11点的航班飞往西安,再转机飞往格尔木。但是因为航班取消、推迟等各种原因,导致我们在西安错过飞往格尔木的飞机。医疗队队员们为了能尽快到达大柴旦开展工作连夜飞往西宁,正当我们庆幸自己“英明决策”时,10日晚,因航班疫情原因,队员们接到通知开始为期2周的隔离。
mmexport1658881591918.jpg
6-9月的青海是最美的时节,也是当地的旅游旺季,大量游客的到来给当地医疗带来更大压力。我开展工作的第一天,医院就有多个游客因为车祸外伤前来就诊,也有不少游客发生高原反应在医院救治。给我印象中最深的是7月9日凌晨2点半,医疗队即将到达医院时接到电话,有个老太太高原反应,情况严重,需要做心脏彩超检查。
我和心内科专家铁春苗到达现场时,患者正吸着氧在CT室进行头颅和胸部的CT检查。我站在扫查室看到,胸部CT扫查显示两肺大量渗出,基本全白了,我对周边同事讲这是肺的问题,很严重。话音刚落,病人还没从检查床下来就停止了呼吸,身边的医护人员赶紧上前一边心肺复苏一边拉往急诊室。铁春苗询问病情后得知这位老太太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他们一家老小从上海赶来旅游,低估了高原反应。心超没做成,家属在急诊室来回踱步,医院外,小孩趴着车窗问大人“奶奶怎么样了”,我心里不是滋味。
回去住处快凌晨4点了,第二天中午听说一早又有一个来自杭州的游客因为高原反应不幸离世,也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我对高原反应有了更多畏惧,尽量保证休息,减少活动适应高反。刚好第二天收到隔离通知,我就在隔离过程中适应了高原反应。
图片 1.png
大西北的考验远远不止这些。7月20日晚间,我遭遇了人生第一场沙尘暴。当晚6点半左右从食堂吃完饭回宿舍,出门就被外面风沙卷起的尘土蒙住眼。风很大,天阴沉着,让人不安。快步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不经意往西北方向望了一眼——有一片黄褐色的云,定睛一看,这云不像平时的样子,看着它越来越近,所带来的压迫感告诉我这是一场沙尘暴。沙尘暴速度很快,也很壮观,我在进入宿舍之后才敢安心。好比一场灾难大片,浑厚的沙土气势汹汹地碾压一切,遮天蔽日。我当时觉得紧闭窗门,能站在窗口欣赏这大西北的狂野,但当沙尘暴进入宿舍所在区域时,窗外的景象全变了,先是黄色的泥沙,后面变成了红色的泥沙,能见度很低。沙土的气息顺着缝隙钻进房间,医院的同事让我们赶紧打湿床单挂在窗前屏蔽细小的沙尘,在房间里戴上N95口罩——同事讲细小的沙尘会漂浮在空中至少24小时,肺泡成了最佳的过滤器。这一天的沙尘暴持续到了晚上11点,只是觉得风小了点,能见度高了点,而我戴着N95口罩在床上思索着该怎么睡觉。
图片 3.png
据说这是当地近几年来的最大沙尘暴,且这个季节是很少见的。好在当晚下了点雨,早上起来空气清新不少。第二天下班回到宿舍的时候,我特意摸了下床头柜,有一些沉淀下来的尘土,量不多,这让我对西北的气候有了更具象的认识。